路由选择信息协议(RIP)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。
RIP 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(IGP),也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。 RIP分为 版本1(ver 1) 和版本2(ver 2) 路由的选择是根据跳数来计算的(穿过一个路由器认为是一跳),RIP以最小跳数来路由。 没有链接质量的概念,所有的链接都被认为是相同的。 没有链路流量等级的概念,无论是繁忙还是空闲,只根据跳数来运算。 RIP的最大跳数为15跳,如果超过15跳会被认为不可达,由此限制了运行RIP协议网络的规模。 RIP使用的是UDP协议的520号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分组。 RIP V1,每隔30秒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路由更新。可以接收版本1和版本2的路由更新,只能发送版本1的路由更新。广播的是整个路由表。 RIP V2:默认每隔30秒以组播的形式发送一次路由更新。用RIPv2的时候,路由器只会发送和接收v2的路由更新。默认不接收版本1的更新。 有两种报文传送方式:广播方式和组播方式,默认将采用组播方式发送报文,使用的组播地址为224.0.0.9。 当接口运行RIP V2广播方式时,也可接收RIP V1的报文。 RIP V1 :兼容性最好,是有类路由协议 RIP V2:是无类路由协议,CIDR;支持子网掩码,;VLSM(可变长子网掩码);路由汇总;安全认证 RIP收敛速度比较慢,容易产生环路 收敛:运行特定路由协议的网络互联设备在拓扑发生改变后,就网络的拓扑达成一致的反应和能力。 影响收敛速度的因素:使用的路由协议,路由条数,网络中使用动态路由协议的数量,链路上的带宽和数据流的负载,路由器的负荷等等 环路的产生:网络拓扑的快速变换与慢速的收敛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了环路。 (链路抖动) ★路由器处在收敛过程中,网络容易发生环路 路由器环路解决办法: 一、定义一个最大值,减轻后果。最大跳数的为15跳,限制了网络的规模。 二、使用水平分割 水平分割分为简单水平分割和毒性逆转水平分割 简单水平分割:从路由器一个接口接收的路由不会再从这个接口发送出去,仅仅对两台路由器生效三台以上的不生效。 毒性逆转水平分割:当某一网段断掉以后,路由跳数会被设置为超过运行协议的最大跳数,即不可达。 三、抑制时间 (holddown times) hold down为路由器的状态,当路由条目180秒没有被更新的情况下进入抑制时间,处在这个状态的路由器将不通告路由也不 接收该路由的较以前metric(度量值)更差的通告。 四、触发更新 路由表改变了,不等30秒后下一个更新周期,马上宣告出去。 好处:加快了收敛速度,因而有效的避免了路由环路。 坏处:仍有可能发生自环。 RIP支持等代价的负载均衡:默认支持四条等代价的负载均衡,最大支持六条等代价的负载均衡(需要手工设置)。 (跳数相同的) 时间表 ____________抑制时间(240)_________________ | | 0s 30s 180s 240s 420s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发送更新 失效时间 删除时间 (根据路由器型号的不同时间略有不同,这里不是准确时间) RIP被动接口:只接受RIP更新,但不发送更新。 可以在与交换机、非RIP路由器连接的端口使用,以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 RIP 主要设计来利用同类技术与大小适度的网络一起工作。因此通过速度变化不大的接线连接,RIP 比较适用于简单的校园网和区域网,但并不适用于复杂网络的情况。